一言為定

『當人把你們交出時,你們不要思慮:怎麼說,或說什麼,因為在那時刻,自會賜給你們應說什麼。』(瑪10, 19)
耶穌的解釋是:因為說話的不是你們,而是你們父的聖神在你們內說話。
特別耶穌復活後,聖神更負有重任。請聽耶穌的話:「我還與你們同在的時候,給你們講論了這些事; 但那護慰者,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派遣來的聖神,他必要教訓你們一切,也要使你們想起,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。 」 (若14:25-26)
請留意,我們要說的話,是主耶穌曾說過的聖言。假若在平日我們都不是生活在聖言的精神內,我們怎能要求聖神增加我們的智慧呢?當然,當我們為主作見證時,我們實在已生活出聖言的精神。
很多朋友說自己認識聖經不多。我告訴他們,聖言好像聖體一般,雖然切割到一小塊,仍然是完整的基督聖體。故此,當我們願意生活出『你們要相親相愛』的誡命時,我們不已是認識聖經了嗎?
當我們習慣在每一刻(當下)去愛的時候,我們的心靈已充滿了聖神,故耶穌要求我們不必對將來的事情心懷恐懼。
故此,最完美的生活方式,是以耶穌的思維(聖言)作為我們的思維。我們雖然不能明瞭聖經的全部,但具體(愛)的生活,已補足我們知識上的不足。
祈求聖神賜給我們一個純樸謙誠的心,實踐主耶穌的教導:你們要彼此相愛,好像我愛了你們一樣。
梁達材神父
(原文見2011年7月7日『日用神糧』)

『一言為定』(2011年5月11日)

這是我的身體,為你們而捨棄的。「我就是生命的食糧!」(若6:35)
逾越節晚餐時,耶穌拿起餅來,祝謝了,擘開,遞給他們說:「這是我的身體,為你們而捨棄的。」(見路22:19)
耶穌的生命,特別在十字架上時,為我們而被『擘開』、被『捨棄』了!
同樣地,當我們領受了聖體神糧後,也懂得把自己的生命,為了『愛』而被『擘開』、被『捨棄』。因為愛的本質便是天主聖三的生活。耶穌也為這目的而祈求了:「父啊! 願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!」(若17:21)
故此,為了愛近人而犧牲自己的時候,我們便成了別人的聖體,被『擘開』、被『捨棄』了!
梁達材神父

一言為定(2010年9月2日)

「不要害怕! 從今以後,你要做捕人的漁夫!」(路5:10)
耶穌說這句話,與在十字架上對其中的一位被釘的囚犯所說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:「我實在告訴你:今天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裏。 」
可能伯多祿曾懷疑耶穌『划到深處』的可信性(畢竟他本人是漁夫,而耶穌是一位木匠),但見到如此豐收,他謙卑地向耶穌認錯::「主,請你離開我,因為我是個罪人。」
那位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囚犯,不滿另一位囚犯不敬的言詞,便斥責對方說:「你既然受同樣的刑罰, 連天主你都不怕嗎﹖ 這對我們是理所當然的,因為我們所受的,正配我們所行的;但是,這個人從未做過什麼不正當的事。 」
隨後說:「耶穌,當你來為王時,請你紀念我!」 (參閱路23:40-42)
耶穌自己是人,故明瞭人類軟弱的通性,但他也是慈悲無限的天主,他只求人能洗心革面,便心滿意足。在斷氣前,還在天父前為人類求情:「父啊,寬赦他們吧! 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。 」(路23:34)
那些相信耶穌慈悲的人,是有福的。
梁達材神父

一言為定 (2010年9月1日)

耶穌向他們說:「我也必須向別的城傳報天主國的喜訊,因為我被派遣,正是為了這事。」 (路4:43)
愛永遠是沒完沒了的付出。耶穌自己不單身體力行,且要求自己的門徒也這樣做:『你們往天下去………;你們要彼此相愛,好像我愛了你們一樣。』
耶穌所見證的,是天主的國臨現人間。耶穌這樣教導門徒祈禱:『願你的國來臨,願你的旨意,奉行在人間,如同在天上。』
耶穌給人治病驅魔,不是他主要的使命。最重要的訊息,是告訴人類,天主的慈愛已臨然大地。所以耶穌常對被治癒的人說:「你的信德救了你。」
耶穌在世上,不但愛了特選的民族以色列,也愛了外邦人。一位撒瑪黎雅婦人曾詢問耶穌:「我們的祖先一向在這座山上朝拜天主,你們卻說:應該朝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。」
耶穌回答說:「女人,妳相信我罷! 到了時候,你們將不在這座山,也不在耶路撒冷朝拜父。 你們朝拜你們所不認識的,我們朝拜我們所認識的,因為救恩是出自猶太人。
然而時候要到,且現在就是,那些真正朝拜的人,將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,因為父就是尋找這樣朝拜衪的人。
天主是神,朝拜衪的人,應當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衪。」 (若4:20-24)
在對話中,可見耶穌多麼願意人類能共入一棧、共屬一牧。
「願眾人都合而為一! 父啊! 願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,就如你在我內,我在你內,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。」(若17:21)
梁達材神父

一言為定(2010年8月31日)

「啊! 納匝肋人耶穌,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? 」(路4:34)
在今天,特別是政客、鼓吹同性婚姻、墮胎者,喜用上述的說法去合理化相反倫理道德的行徑。他們 鎮鎮有詞地說:我們的制度是政教分離的!
人類便成為了魔鬼的同行者。
但魔鬼還比人類認真:「我知道你是誰:是天主的聖者。」還比人類善心:「魔鬼把那人摔倒在人中間,便從他身上出去了,絲豪沒有傷害他。」
而人類好像比拉多一樣,面對真理視而不見、聽而不聞!
魔鬼成功的地方,是讓人類誤入歧途,還自以為是替天行道。維護人類個人絕對的自由,不是大條道理嗎?
無怪乎上世紀一位新教的神學家提出這樣一個命題:「上帝已死!」
當然,耶穌復活才是人類真正的希望。
梁達材神父

一言為定(2010年8月29日)

「你幾時設宴,要請貧窮的、殘廢的、瘸腿的、瞎眼的人。如此,你有福了,因為他們沒有可報答你的。」 (路14:13-14)
毫無疑問,耶穌不希望我們為了別人的報酬而施恩。他希望我們好像他一樣,無條件地為別人而犧牲。
我們可曾想過,耶穌藉他在十字架上的奉獻,給我們打開了天國的大門。他也歡迎全人類都能進入這天國的大家庭。
靈性上,我們不都是『貧窮的、殘廢的、瘸腿的、瞎眼的』的嗎?
既然天主白白的施恩於我們,我們不是要照樣彼此擔待嗎?『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,如同我滿寬恕別人一樣!』
當我們懂得只為天主的光榮而施恩的話,耶穌一定對我們感恩無盡。因為『凡你們對我最小的一個兄弟去做,便是對我而做。』
梁達材神父

一言為定(2010年8月10日)

「在現世憎恨自己性命的,必要保存性命入於永生。」(若12:25)
按著天主的肖像而受造的人類,他的終向自然是與天主合而為一。人類雖然墮落了,與天主背道而馳,但藉聖子的死亡及復活(『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,仍只是一粒;如果死了,才結出許多子粒來。』), 人類重獲生機。
耶穌讓我們明白到,要得到天主的生命,我們還需努力不懈,否則我們墮入誘惑的羅網而不自覺。
耶穌不是曾對伯多祿說:「撒殫,退到我後面去! 你是我的絆腳石,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,而是人的事。 」(瑪16:23)
假若不是天主聖意的話,人情世故亦可阻礙我們走天國的路。只有全然聆聽上主的聖言,我們才有把握與基督同行,邁向天主的國度。
聖母瑪利亞常常把天主的話語默存於心,便是這個道理。
梁達材神父

一言為定(2010年7月25日)

「你們縱然不善,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你們的兒女,何況在天之父,有不更將聖神賜與求他的人嗎﹖」 (路11:13)
耶穌指出,天主給人類最大的禮物便是聖神。
首先,按天使的指示,耶穌的母親是「因聖神有孕」。(瑪1:18)
這位聖神更公開了耶穌的身份:天主的愛子。
「耶穌受洗後,立時從水裏上來,忽然天為他開了。 若翰看見天主聖神有如鴿子降下,來到耶穌上面; 又有聲音由天上說:『這是我的愛子,我所喜悅的』」(瑪3:16-17 )
為準備日後傳教的工作,「耶穌被聖神領往曠野,為受魔鬼的試探。」 (瑪4:1)
聖史若望強調,「天主把聖神無限量的賞賜了衪。 」 (若3:34)
耶穌也許諾,祂升天後,聖神將會繼續祂未完成的工作,特別在逆境中更如是:「當人押送你們到會堂,到長官及有權柄的人面前時,你們不要思慮怎樣申辯,或說什麼話, 因為在那個時刻,聖神必要教給你們應說的話。 」 (路12:11-12)
別無他法,聖神在我們救恩道路上是不可或缺的:「我實實在在告訴你:人除非由水和聖神而生,不能進天主的國。」 (若3:5)
若望繼而指出:「『誰若渴, 到我這裏來喝罷! 凡信從我的,就如經上說: 從他的心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。』 他說這話,是指那信仰他的人將要領受的聖神。」(若7:37-38)
故當我們向天主祈求時,我們相信,天主已答應了我們所求,因為聖神將會幫助我們了解,為我們的靈魂,最需要的是甚麼。
梁達材神父

一言為定(2010年7月21日)

「有的落在好地裏,就結了實。」(瑪13:8)
按猶太人農夫的習慣,是先撒種,後耕耘。因此許多表面是好地的,但到耕耘時,才發覺土壤不深,故種子長不起來。耶穌借用撒種的比喻,表達天主的聖言是向所有人類宣講的,沒有一人是例外。
事實上,不少聽眾覺得耶穌的道理生硬而離他而去。
伯多祿也曾謙卑的向耶穌說:「主,唯你有永生的話,離開了你,我們何去何從?」
比喻中的土地當然不能改變,但靈魂的心田卻可以化干戈為玉帛。瑪利亞瑪大肋納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。耶穌曾在她身上驅出七個魔鬼。結果,她變成一位謙卑自下的女子。她用淚水洗耶穌的腳,用頭髮擦乾,並用名貴的香液敷抹。
當有些門徒看不過眼時,耶穌說:「任由她罷!她愛德的行為將要永傳於世。」
可見,我們不應因為過去的不是而自我貶值,反而因主耶穌的寬恕而成為十字架恩寵的見證人。
我們原是罪人,但耶穌卻使我們成為他生命的一部份。耶穌願意我們不斷進取,結成三十倍、六十倍,甚至一百倍的果實。
主,唯你有永生之言,離開了你,我們何去何從?
梁達材神父

一言為定(2010年7月20日)

「誰是我的母親﹖誰是我的兄弟﹖」(瑪12:48)
耶穌伸出衪的手, 指自己的門徒說:
「看! 我的母親,我的兄弟! 不拘誰遵行我在天之父的意旨,他就是我的兄弟,姊妹和母親。」 (瑪12:49-50)
聽到耶穌的這些說話,肯定地,他的表兄弟必然有所反感,因為沒有了血緣應有的親暱。耶穌的母親大概已習慣了耶穌說話的內涵:在一切事物上皆以天父的意旨為大前題。
:耶穌十二歲那年,在耶路撒冷過完節後,他獨自留在那裡,但沒有通知父母。可想像聖母是如何焦急。經過三天的尋找後,才在聖殿找到小耶穌。
以下的對話,只有在天主的愛內,才可那樣平靜的交流:
「孩子,為什麼你這樣對待我們? 看,你的父親和我,一直痛苦的找你。」
耶穌對他們說:「你們為什麼找我? 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?」 (路2:48-49)
耶穌的答覆:「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?」和「不拘誰遵行我在天之父的意旨,他就是我的兄弟,姊妹和母親。」不是有同工異曲之感嗎?
耶穌要指出的是:凡事的大前提都是承行聖父的旨意。
梁達材神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