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言為定

「主! 如果是你,就叫我在水面上步行到你那裏罷 !」(瑪14:28)
除路加福音外,另外三部福音都有記載耶穌步行水面的奇蹟。瑪竇的記載多了一個環節:伯多祿步行水面。
伯多祿本可安然無恙,但當他一見風勢強勁,便害怕起來。結果便開始下沉。
其實,這便是我們信仰生活上的寫照。我們不也曾由於人性的軟弱而跌倒過嗎?
伯多祿臨危關頭,便大叫說:「主,救我罷!」
耶穌便『立刻』伸手『拉住』伯多祿。一幕多麼美麗動人的鏡頭。
耶穌繼續說:「小信德的人哪!你為甚麼懷疑?」信德不是一時衝動的信念,而是恆常的修維。
伯多祿曾經在司祭庭園否認過自己是耶穌的門徒。耶穌復活後,沒有刻意指正伯多祿的不是,只是輕描淡寫的對他說:「伯多祿,你愛我嗎?」
可見,耶穌重視的,是我們懺悔的心靈。耶穌願意我們步行到他那裡。可能經歷驚濤駭浪,他會告訴我們:「不要害怕,我和你們天天在一起,直到世界的終結。
這是我們的信仰,我們的希望。
梁達材神父
(原文見2012年8月份上海光啟『日用神糧』)

一言為定

「當新郎從他們中被劫去時,那時他們就要禁食了。」(瑪9:15)
據思高聖經的註釋:「按猶太人婚宴的習慣,為期共八天;在此八天內若遇到禁食的日子,也不用禁食。耶穌在世是與新娘 (教會) 結婚的時期,因此自比為新郎,宗徒則為伴郎。」有關禁食的意義:「所謂禁食,在聖經上是一種自謙自卑的表示,也就是在天主面前『低頭』的意思。它是對部份或全部的食物及飲料的禁絕。本來是公開的、全體的及有週期性的禁食,在梅瑟的法律上祇有一天,就是每年七月初十的『贖罪節』那天。自充軍之後,才有每年四、五、七、十月的一天的禁食,以紀念聖殿的破壞。法利塞人每週禁食兩次 (星期一和星期四),若翰的門徒也屢次禁食,初期教會也是如此。」(思高聖經辭典2075)
耶穌說過:「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廢除法律或先知;我來不是為廢除,而是為成全。」 (瑪5:17)愛德便是法律的最高準則。所以,耶穌自己不怕冒犯法利塞人定的規矩,與稅吏一起共進晚餐,用手觸摸痲瘋病人等。

今天我們要嚴守齋期,因為當今社會,物質主義當頭,完全忘記了天主的臨在。唯有齋戒,才可以幫助我們生活得更純樸、更聖潔。因此指出,「當新郎從他們中被劫去時,那時他們就要禁食了。」
梁達材神父
(原文見2012年7月份上海光啟『日用神糧』)

一言為定

「凡天主所結合的,人不可拆散。」(谷10:9)
法利塞人問耶穌:許不許丈夫休妻?目的是讓耶穌處於兩難的地步,因為他們知道耶穌是不贊成休妻的。假如耶穌公開不贊成時,便與當時的主流思想對立。耶穌知道他們的來意不善,便問他們:「梅瑟吩咐了你們甚麼?」他們說:「梅瑟准許了寫休書休妻。」(申24:1) 按思高聖經學會的註釋:「梅瑟不願意人離婚。他容許人們寫休書,只不過是權宜之計。他並沒有以此取消 自創世以來,上主所原定的婚姻法。故耶穌說:「這是因為你們的心硬,梅瑟才給你們寫下了這條法令。」
梅瑟只是借上主的名義,頒定法令律,耶穌卻以自己的名義,訂立法律。耶穌說:「無論誰休自己的妻子而另娶,就是犯姦淫,辜負妻子;若妻子離棄自己的丈夫而另嫁,也是犯姦淫。」因為「從創世之初,天主造了他們 一男一女。」(創1:27) 故此「人要離開父母,依附自己的妻子,二人成為一體。」(創2:24) 關於「二人成為一體」,思高聖經學會有美妙的註釋:「人與父母,及人與妻子之間的關係,是有區別的:父子之間有彼此,夫妻之間是沒有彼此的。唯有一夫一妻制,才能維 持男女的婚姻權利的平等;唯有一夫一妻制,才能使家庭的基礎,永不動搖。」「二人成為一體」,除了保障家庭的健全外,更是見證耶穌臨現人間的保證。
耶穌說:「那裡有兩個或三個人,因我的名字在一起,我就在他們中間。」(瑪18:20)「合一」是耶穌活在世時的夢想,也是祂離世時的心願:「父,好使他們都合而為一,就如你,父,在我內,我在你內,使他們也在我們內合而為一,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。(若17:21)
「凡天主所結合的,人不可拆散。」這句聖言,不單保障了家庭的和諧,更是見證了耶穌臨現人間。
梁達材神父
(原文見2012年10月份上海光啟『日用神糧』)

一言為定 (2012年7月21日)

『凡事忍耐』(弟後2:24)
寄居世上八十載的文耀龍神父在今年他生日那天(6月4日)回歸父家。他晉鐸那年時已三十七歲,在那年代,算是高齡。可惜,在教區工作了十七年後,便因病入住聖瑪利安老院,直至去世為止。當文神父入住安老院時,我在聖神修院工作。得知他童年 在澳門渡過,我便提議親自帶他往澳門一遊。當時文神父尚可勉強行動。料想不到,由港澳碼頭三樓停車場都到登船,我們竟足足用了一小時!
我和文神父都是屬於性急的人。不過那天澳門之旅,我們大家都沒有不耐煩的感覺。我深深體會到,以愛相待,是可以改變與生俱來的性格。
我曾在英國一間護養院作義工。其中一項職務是照顧一位老伯的起居飲食。這位老伯是二次大戰的退伍軍人,脊椎受了嚴重創傷。開始時,我還有點耐性,但久而久之,性急的我便故態復萌,草草了事。可幸,每當我無耐性照顧他時,天主聖言便不期然浮現在我的腦海裡:『凡你們對我最小的一個兄弟去做,便是對我而做。』『幾時你們願意別人給你做的,你們便給他們做。』我便立刻放慢速度,細心地服侍這位兄弟。一天,當我離開病房時,他用力的地說:『多謝你!』
其實耐性不一定是與生俱來的,是可以訓練的。我其中一個鍛鍊自己的方法是:當進入升降機,按層數後,不再按『關門』,待兩秒,讓門自動關上。
幸而天父深知我的性格,安排了一位做事比我慢半拍的神父與我一起工作。這生活上的磨合比不按『關門』的練習更能煉淨我急進的性格。『愛,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』 (格前13:7)
身為牧者的我,更當應以保祿的訓勉為借鑒:『主的僕人不應當爭吵,但要和氣對待眾人,善於教導;凡事忍耐,以溫和和開導反抗的人。』(弟後2:24-25)可能是代溝問題,與年青人溝通時,總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,甚至有不耐煩的情緒。
『磨難生忍耐,忍耐生老練,老練生望德, 望德不叫人蒙羞,因為天主的愛,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,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。』(羅5:3-5) 保祿的說話,值得我三思.
梁達材神父
(原文見12年7月19日公教報)

一言為定(2012年4月11日)

「不要害怕! 妳們去,報告我的兄弟,叫他們往加利肋亞去,他們要在那裏看見我。」(瑪28:10)
第一批見證埋葬耶穌的墓門已打開了,不是宗徒們,而是一班婦女。其中一位充滿傳奇性的婦女便是瑪利亞瑪達肋納(即來自瑪達肋納的瑪利亞) 。 據路加福音的記載:「耶穌走遍各城各村講道,宣傳天主國的喜訊,同衪在一起的有那十二門徒, 還有幾個曾附過惡魔或患病而得治好的婦女,有號稱瑪達肋納的瑪利亞,從她身上趕出了七個魔鬼。」(路8:1-2)
瑪達肋納的瑪利亞跟隨耶穌後,已脫胎換骨,成為了新人。為耶穌來說,過去的已成過去。耶穌曾說過:那愛得多的,被寬恕的也多(參路7:47)。
「不要害怕!」是多麼令人安慰的話語。當門徒再在加里肋亞湖得到豐富的魚獲(參路5:10)、及三位門徒見證耶穌顯聖容後(參瑪17:7),耶穌用了同樣話語安慰他們。
在起初,門徒的信德雖然薄弱,耶穌仍然邀請他門成為漁人的漁夫。耶穌願意見到我們不斷地進步。瑪利亞瑪達肋納亦成了耶穌復活第一批見證人。
我們見證信仰的勇氣,絕不是來自個人的力量,而是來自對基督的依恃。我們可以說,『勇氣』與『依恃』互為因果。由於『愛』,瑪利亞瑪達肋納逗留在十字架下、在大清早前往墓穴給耶穌的屍體沫油。
當耶穌顯現給瑪利亞瑪達肋納時,對她說:「妳們去,報告我的兄弟!」可見,耶穌並沒有因為她的過去而輕視她,反而使她成為傳喜訊的第一人。
我們可能由於過去的不是,而懷疑天主對我們的寬仁。另外的一個例子便是伯多祿,他雖然三次否認自己是耶穌的門徒,耶穌復活後,只是簡單地問他三次:「你愛我嗎?」結果,耶穌三次對他說:「你牧養我的羊群!」
耶穌容許伯多祿跌倒,無非增加他的謙卑之情,好能在治理教會事務時,戒絕固步自封的態度。
在我們人生的旅程中,可能受到某些重創。這或許是天主的聖意,讓我們以謙卑和對主信賴的心情,去見證天主的大愛。
其實,基督的死亡與復活,便是我們每天生活的寫照。因為『愛』的行為,如燭光般,不斷燃燒自己,照亮他人。
梁達材神父
(原文見4月份『每日神糧』)

一言為定(2012年3月12日)

「我的爵你們固然要飲,但坐在右邊或左邊,不是我可以給的,而是我父給誰預備了,就給誰。」(瑪20:23)
『杯爵』一詞,是古東方民族在日常生活及祭禮上所常用的器皿。富貴的人有自己專用的貴重杯爵。窮苦人家則共用一杯。最後晚餐時,耶穌與門徒便是共用一杯。聖保祿稱之為『祝福之杯』(格前10:16)
耶穌向雅各伯和若望兩兄弟指出,他們將要喝的杯爵便是聖保祿所稱的『祝福之杯』。這『祝福之杯』將代表耶穌所流出的寶血。他們兩兄弟都願意喝耶穌的苦杯。事實上,雅各伯在公元43年便為主殉難。若望是唯一一位沒有受到殉道之苦的宗徒,因為他要照顧聖母瑪利亞。
在那時,這兩兄弟還是以俗世的眼光去看待耶穌將要建立的王國。左丞右相便是他們的理想。耶穌也沒有強烈的指正他們,只是輕描淡寫的說:「我父給誰預備了,就給誰。」說到底,這兩位門徒是深愛著耶穌的。
故此,在最後晚餐的時候,耶穌沒有讓若望失望,且邀請他坐在自己的右邊。耶穌對人的憐愛是那樣偉大!
若我們願意坐在耶穌的右邊或左邊,最好的方法便是善待身邊的近人,如同接待基督那般,因為耶穌曾保證:幾時我們對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,便是對耶穌而做。(參閱瑪25:31-46)
梁達材神父
(原文見一二年三月份上海光啟『日用神糧』)
http://catholicsh.org/Calendar.aspx?InfoCategoryID=2

一言為定 (2011年12月3日)

「我的軛是柔和的,我的擔子是輕鬆的。」 (瑪11:30)
在人性的角度看來,耶穌自己一生的擔子,絕不輕鬆。既然耶穌說是輕鬆的話,唯一的解釋,是全然為了愛,為了服從天父的命令。
「天主是愛。」(若一4:8) 為了愛,天主聖子降生成人,居我人間。目的是 恢復 人類,自原祖父母已失去了與天主和好的關係。。
原罪的成因是驕傲。耶穌時代的經師和司祭,也是因為驕傲,要求比拉多判耶穌的死罪。
唯一的救恩路向,是重返謙遜的大門。
請細聽路加福音記述耶穌在十字架上與一位囚犯的對話。
「懸掛著的凶犯中,有一個侮辱耶穌說:
『你不是默西亞嗎﹖救救你自己和我們吧! 』
另一個凶犯應聲責斥他說:
『你既然受同樣的刑罰, 連天主你都不怕嗎﹖ 這對我們是理所當然的,因為我們所受的,正配我們所行的;但是,這個人從未做過什麼不正當的事。』
隨後說:
『耶穌,當你來為王時,請你紀念我! 』
耶穌給他說:
『我實在告訴你:今天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裏。 』 」 (路23:39-43)
為了愛,一切都是柔和的、輕鬆的。
當我們實行天主的聖意時、實行愛德時,我們已生活在天主的平安中。
耶穌在革責瑪尼莊園不是這樣祈求過:「我父,若是可能,就讓這杯離開我吧!」?但耶穌繼續補充說:「但不要照我,而要照你所願意的。 」(參閱瑪26:39)
在十字架上時,耶穌憂傷到了極點:「我的天主, 我的天主,你為什麼捨棄了我?」(瑪27:46) 不過,到了呼出最後一口氣的時刻,耶穌仍然保持心平氣和地說:「父啊! 我把我的靈魂交托在你手中。」(路23:46)
這便是我們生活上應有的態度:常常與耶穌同行,喜悅地承行天主的聖意。
(原文見十二月份『日用神糧』)
梁達材神父 03.12.2011

一言為定 (2010年10月30日)

「如果你的兄弟一天七次得罪了你,而又七次轉向你說:我後悔了,你也得寬恕他。」 (路17: 4)
當耶穌論及七次寬恕得罪我們的兄弟時,為熟識古經的群眾,自然聯想到撒羅滿的智慧之言:「義人雖七次跌倒,仍然要起來。」(箴24:16)
故此,他們明白到,得罪我們的人,不一定是『不義』之人。
人誰無過,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!
『七』這個數字,為閃語民族,有圓滿的意義。不過,為耶穌來說,寬恕之道,遠超數字的限制。
有一次,伯多祿前來對耶穌說:「主啊! 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, 我該寬恕他多少次? 直到七次嗎?」 耶穌對他說:「我不對你說: 直到七次,而是到七十個七次。」 (瑪18:21-22) 意即無數次。
其實,箇中原因,是因為我們也需要天父的憐憫:「寬免我們的罪債,如同我們也寬免得罪我們的人。」(瑪6:12)
馬爾谷福音也有相同的訊息:「當你們立著祈禱時,若你們有什麼怨人的事,就寬恕罷! 好叫你們在天之父,也寬恕你們的過犯。」 (谷11:25-26)
耶穌在十字架上,身體力行了他所教導的。他向天父說:「父啊,寬赦他們吧! 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。 」
耶穌復活後,委托羊群給背叛了自己三次的伯多祿:
「吃完了早飯,耶穌對西滿伯多祿說:『若望的兒子西滿,你比他們更愛我嗎?』伯多祿回答說:『主,是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』耶穌就對他說:『你餵養我的羔羊。』
耶穌第二次又問他說:「若望的兒子西滿,你愛我嗎?』伯多祿回答說:『主,是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』耶穌就對他說:『你牧放我的羊群。」
耶穌第三次問他說:『若望的兒子西滿,你愛我嗎?』伯多祿因耶穌第三次問他說:『你愛我嗎?』便憂愁起來,遂向他說:『主啊! 一切你都知道,你曉得我愛你。』耶穌對他說:『你餵養我的羊群。』」 (若25:15-17)
梁達材神父
(原文見2011年11月7日『日用神糧』)

一言為定(2011年9月7日)

「幾時,為了人子的緣故,人惱恨你們,並棄絕你們並且以你們的名字為可惡的,而加以辱罵詛咒,你們才是有福的。」 (路6:22)
耶穌所走的苦路,是天父的意願。耶穌被捕的時候,祂的一個門徒(伯多祿) 砍了大司祭的僕人一劍;耶穌對他說:「你想我不能要求我父,即刻給我調動十二軍以上的天使嗎? 若這樣,怎能應驗經上所載應如此成就的事呢?」 (參閱瑪26:51-54)
「他的容貌損傷得已不像人,他的形狀已不像人子。」(依52:14) 天父對人類的愛,矢志不移;故有關默西亞的預言 (聖神的工作) , 聖言當然唯命是從。唯有純然天主的大愛,才可想像出如此犧牲的計劃。
由於我們是基督徒而受到同等待遇時,耶穌說我們是有福的,因為一方面我們可以分嚐耶穌的苦難,更特別的是,我們可以參與救贖人類的工作。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祭獻,當然是一勞永逸。但義人的犧牲,定能減低天主對人類不斷犯罪的義怒。
請聽亞巴郎為索多瑪城向天主求情的對話:
「你真要將義人同惡人一起消滅嗎﹖ 假如城中有五十個義人,你還要消滅嗎﹖不為其中的那五十個義人,赦免那地方嗎﹖ 你決不能如此行事,將義人同惡人一併誅滅;將義人如惡人一樣看待,你決不能! 審判全地的主,豈能不行公義﹖」
上主答說:「假如我在索多瑪城中找出了五十個義人,為了他們我要赦免整個地方。」 (參閱創18:23-26)
今天,天主亦樂意見到人類彼此息息相關的互愛行動。在世人認為是愚蠢的行為,在天主看來卻是偉大的。
耶穌自己便是這樣犧牲了。
梁達材神父
(原文見2011年9月7日『日用神糧』)

一言為定

「放心! 是我。不必害怕!」(瑪14:27)
這是一句多麼讓我們心靈平安的說話。當耶穌和我們在一起的時候,我們還害怕甚麼呢?
有一次,耶穌和門徒們共坐一條船,不過,他當時睡著了。由於風浪大作,門徒們也大叫救命!
可見,人的信德是多麼薄弱。「我實在告訴你們:假如你們有像芥子那麼大的信德,你們向這座山說:從這邊移到那邊去! 它必會移過去的;為你們沒有不可能的事。」(瑪17:20)
我們的信德雖是薄弱,但可以求主幫助。
當耶穌治好一位附魔的孩子之前(參閱谷9:14-24),他的父親回答耶穌說:「我信!請你補助我的無信罷!」
我們更要向天上的母親瑪利亞學習。她本來決定終身守貞,由於天主的邀請,她毫不遲疑的對天使說:「看,上主的婢女,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!」(路1:38)
我們要滿全的,是承行天主的聖意。我們相信,天主的聖意是我們活於完滿中。祂的安排,當然是幫助我們走向這光明大道。亦因此之故,我們更不必害怕。
為有信仰的人,十字架是與主同行的記號。無論我們身在何處,平安是屬於我們的,因為主與我們同行。
梁達材神父
(原文見2011年8月7日『日用神糧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