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她的那許多罪得了赦免,因為她愛得多。」(路7:47) 請聽聖保祿講及有關愛的真諦: 「愛是含忍的,愛是慈祥的,愛不嫉妒,不誇張,不自大, 不作無禮的事, 不求己益,不動怒,不圖謀惡事, 不以不義為樂,卻與真理同樂: 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」(格前13:4-7) 愛的標準可以說是無限大,因為耶穌說過:「你們應當慈悲,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。 你們不要判斷,你們也就不受判斷;不要定罪,也就不被定罪;你們要赦免,也就蒙赦免。」(路6:36-37) 以下是一位旅居在歐洲的教友的分享: 「感謝你在講道中提醒我:我們要學習伯多祿的謙遜,『主!唯有祢有永生之言,離開祢,我們何去何從呢!』 而在今日的聖言反省中,我亦看到以下一段,令我不再失望放棄。 一切恩典,都是源自天主,是祂對人主動又無條件的贈予。 福音中悔改的罪婦刻畫出寬恕和還愛,慈憫與感恩的主客席位及相互關係:誰被赦免的愈多,能愛的也愈多;誰得到的憐憫愈深,感恩的心也愈大。 天主對人類堅定不變的愛,在整部舊約敘述選民數之不盡的叛離上表露無遺。施予者義無反顧,受恩者又當如何? 聖保祿在囑咐愛徒弟茂德如何成己成人時,給我們闡釋了一道可行的途徑:持守心內的神恩,以一致的言行和德行去樹立榜樣。 既然恩典是一份禮物,那麼將它留在自己之內,只會塵封或凋萎。生命繁育生命,被寬恕要茁長出接納包容,受憐憫要衍生憐憫眾生。從另一角度看,我們的 生活行實,待人處事,正是我們由主那裏蒙恩的指標,因為沒有行為的信仰是虛假的。誠然,我們難免在負面的經驗下感到氣餒,在反見證的氛圍下絆倒;這正是我 們划到深處,反思上主對人那份從不言棄的時候。祂既由始至終堅持無悔,我們又怎能失望放棄。 因為在最近在我身上發生了一件事,考驗了我的信仰: 我無條件幫助一位香港留學生xxx(他是xxx在臨走前一天認識,帶來我店的),因他找不到房間,住的地方未有着落,心中萬分焦急。我好心收留了 他,免費供他住、供他吃,並為他四出打聽房間出租的事宜。但可惜並不容易。找到了一間,便趕快和他去看看,可惜那兒出入人多,房間又小,於是叫他不要租, 另外再找。 由於我們根本互不相識,也不知他的背景和身世,我總不能把他一個人單獨留在家裏,所以每次我們出門,他也要出門;我們一起回家。其餘時間都是在外賣店和我們一起。 上一個星期二,我們要往南部飲宴。於是在前一天晚上,把一些飯菜留給他放在外賣店一雪櫃中,並吩咐他在外賣店等候我們回來才帶他回家睡覺。怎料那天 當我們回到店去接他時,發覺風房的門打開,並沒有關好(風房是冷房,是放了很多肉和菜等東西的),此時我先生發覺那兒靜悄悄的,心知不妙。欲開燈察看究 竟,但無電。原來風房的摩打燒了,電箱內的保險掣也跳了。我們早料及此,故把飯菜放在另一雪櫃內,但不知他為什麼要打開此風房的門,又未能刻意的把門關 好!? 他這一下,可真的令我倆生氣了。我倆忍着氣,趕快把風房內最貴的肉移去別的地方安置,既然事情已發生,唯有面對和解決。但這一仗,我倆徹底崩潰了, 因為整個摩打已燒了,不可能修理,要重新置一個新的,要費1400歐元,尚未加附加稅。這可把我們打跨了。平日我倆十分省儉,今次全因為出於一片好心去幫 人(因為主說:你為我一個最小的兄弟所做的,便是為我而做),我遵遁主的教導去做,去愛我身邊的人,去幫助有需要的人,但好可惜竟得如此償報。 前幾天,心中一直問耶穌這個問題:為什麼我聽從你的話去做,但我竟得此果報呢!?我自問我待他,有如他是小耶穌一樣,幫他洗晒衣服,他每天晚上七時 半回來,坐在電腦前等飯吃,很少自動自覺的幫手做點幫忙,我也沒有怪他(心想或許他功課緊迫吧)。假若他能珍惜我們對他的憐憫,體諒我們的關愛,那麼便不 會發生這事了。他徹底的傷了我的心。 發生事後的幾天,每天在聖堂時,一直含着淚向主耶穌哭訴,哭訴他的忘恩負義。心中很失望和氣餒,並暗暗立誓不再隨便去幫一些全不認識的人。雖則如此 想,但我仍然求主賜我力量去寬恕他,和奉獻此事給祂,為賠補祂為我們所受的凌辱。直到主日,我在感恩聖祭後,如常求主賜我力量去寬恕時,我凝視着聖體龕內 的主時,突然間聽到主很微弱的聲音對我說:你何必耿耿於懷呢!你何嘗不是和他一樣,我待你如此好,你也不曾是忘恩負義過嗎?你現在才深徹體會我的感受嗎? 這一語把我的淚水都引出來了,當下羞愧萬分。 主,請原諒我的無知,以為做了這一丁點兒的奉獻便應有厚厚的回報;請原諒我的失信,並體諒我人性的軟弱。 主,我願矢志追隨祢,請補我之不足。 直到今天,聽了你的講道及上述的一段今日聖言反省,我才真正的釋放自己。 請為我祈禱。敬謝。」 梁達材神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