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們聽,且要明白: 不是入於口的,使人污穢;而是出於口的,纔使人污穢。」(瑪15:10-11) 耶穌不是不重視個人衛生,因為洗手吃飯為遊牧民族至為重要,也成了猶太人必要遵行的日常規章。耶穌的門徒當然也不例外。 既然是常規,當然也有出規。為何這次門徒不先洗手而吃飯,則聖經沒有記載,我們也不得而知。 不過,這次耶穌不是替門徒辯護,只是借題發揮,指出謹口慎言的重要性。 法利塞人聽了這話,便起了反感,表示耶穌所言,正是指出了他們的通病:只管判斷他人,自己卻無動於衷。 耶穌曾經說過以下的一個比喻: 「有兩個人上聖殿去祈禱:一個是法利塞人,另一個是稅吏。 那個法利塞人立著,心裏這樣祈禱:天主,我感謝你,因為我不像其他的人,勒索、不義、奸淫,也不像這個稅吏。 我每週兩次禁食,凡我所得的,都捐獻十分之一。 那個稅吏卻遠遠地站著,連舉目望天都不敢,祇是捶著自己的胸膛說:天主,可憐我這個罪人罷! 我告訴你們: 這人下去,到他家裏,成了正義的,而那個人卻不然。」(路18:10-14) 聖五傷方濟各自稱為「小兄弟」,這是最好的方法幫助自己克服個人的驕傲。 梁達材神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