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五日(星期四)黄昏时段,参加了普爱学校结校感恩祭,即从八月一日开始,普爱学校便正式结束。

普爱学校于一九五九年由圣母圣心会创办,并于一九八四年由香港教区接办,我本人便是该校转为教区学校后第一任校监,三年后由关杰棠神父接任。由于学生人数不足,教育局(当年为教统局)于二零零六年停止分派学生入读小一。明年的小五及小六同学将全部入读位于土瓜湾的献主会小学(Oblate Fathers Primary School)。

陈枢机在讲道时,确认普爱学校在过去四十九年来对红磡社区的承担与贡献,今天它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。

当日较早时份,我被邀请出席圣玛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学(St Margaret's Co-educational English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)及香港圣玛加利女书院(St Margaret's Girls' College, Hong Kong)的联合毕业典礼的主礼嘉宾之一。

该校创办于一九六四年。创办人之一的Eddie Lei对我说:「当年港大毕业后,我认为办学是一门可赚钱的生意,便与另外三位同学一起,租用商业楼宇开办女子中学。因为我是天主教徒的关系,便拣选了圣玛加利为校名。」他坦白承认在办学早期,纯以商业方式运作。话虽如此,办学精神和优秀的领导是他们成功的地方。他补充说:「校董会于一九九八年转为不谋利 团体,把所赚取的回餽社会。」

由于多年来的努力,他们在二零零零年成功申请成为一间直资学校,同时教育局于零三年把位于深水ᶕ,建筑费逾一亿港元的新校舍免费交给他们使用。

这间私立学校实行的是「精英制」,而天主教教区实行的是「有教无类」的普及教育制度。不过,无论是属于任何制度,团队精神,不容忽视。

梁达材神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