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五日(星期四)黃昏時段,參加了普愛學校結校感恩祭,即從八月一日開始,普愛學校便正式結束。

普愛學校於一九五九年由聖母聖心會創辦,並於一九八四年由香港教區接辦,我本人便是該校轉為教區學校後第一任校監,三年後由關傑棠神父接任。由於學生人數不足,教育局(當年為教統局)於二零零六年停止分派學生入讀小一。明年的小五及小六同學將全部入讀位於土瓜灣的獻主會小學(Oblate Fathers Primary School)。

陳樞機在講道時,確認普愛學校在過去四十九年來對紅磡社區的承擔與貢獻,今天它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。

當日較早時份,我被邀請出席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(St Margaret's Co-educational English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)及香港聖瑪加利女書院(St Margaret's Girls' College, Hong Kong)的聯合畢業典禮的主禮嘉賓之一。

該校創辦於一九六四年。創辦人之一的Eddie Lei對我說:「當年港大畢業後,我認為辦學是一門可賺錢的生意,便與另外三位同學一起,租用商業樓宇開辦女子中學。因為我是天主教徒的關係,便揀選了聖瑪加利為校名。」他坦白承認在辦學早期,純以商業方式運作。話雖如此,辦學精神和優秀的領導是他們成功的地方。他補充說:「校董會於一九九八年轉為不謀利 團體,把所賺取的回餽社會。」

由於多年來的努力,他們在二零零零年成功申請成為一間直資學校,同時教育局於零三年把位於深水埗,建築費逾一億港元的新校舍免費交給他們使用。

這間私立學校實行的是「精英制」,而天主教教區實行的是「有教無類」的普及教育制度。不過,無論是屬於任何制度,團隊精神,不容忽視。

梁達材神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