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們要常常歡樂,不斷祈禱,事事感謝。」(得前5:16) 得撒洛尼為希臘北部的一個港口,保祿在第二次傳教行 程中,於公元五零年在該地建立了教會,歸化的信友大 半是外邦人。其他不信的猶太人見保祿傳教順利,遂集 合市井敗類,與保祿為難,使他不得不離開自己新建的 教會。 保祿到達格林多後,得知得撒洛尼的信友,雖然受到迫 害,仍保持信德; 不過許多信友仍離不開邪淫和懶惰的 毛病。故保祿對他們說:「弟兄們,我們勸勉你們: 要勸 戒閑蕩的,寬慰怯懦的,扶持軟弱的,容忍一切人﹗」 (得前5:14) 為能幫助信友以更積極的方法去生活,便提出:「你們要 常常歡樂,不斷祈禱,事事感謝。」 「歡樂」的基礎是「被愛」、「被天主所愛」;「祈禱」即 恆常與天主保持關係;「感謝」是因為我們相信了天主的 愛。當我們積極生活的時候,毛病自然減少。 梁達材神父 讀經背景 讀經一 索福尼亞先知書 3 : 14 - 18 背景: 索福尼亞是南國猶大的先知,當時耶路撒冷崇 拜各種偶像,先知宣佈上主要消滅這些不忠於 自己的叛徒。部分的猶大國民卻忠於祖傳信 仰,他們被稱為「以色列的遺民」。 註釋: 索福尼亞先知預言以色列遺民終歸得救。藉著 戰事與紛亂,天主要煉淨自己的選民,以色列 子民應高興喜樂,因為他們要享受新時代,即 默西亞時代的幸福。 讀經二 聖保祿宗徒致斐理伯人書 4 : 4 - 7 背景: 聖保祿鼓勵斐理伯信眾繼續在聖德上增長。 註釋: 愉快喜樂地為人祈禱,為天主臨在的標幟,當愛德日 漸增長時,辨別善惡的能力更趨完善,這樣便能知道 上主心意,按衪的旨意行事,滿結義德的果實。 福音 聖路加福音 3 : 10 - 18 背景: 在若翰時代,群眾大多未受教育,稅務員及軍人被 人鄙視。這些人都主動問若翰他們該做甚麼。 註釋: 若翰要求眾人把自己從物質生活的束縛中釋放出 來,作為迎接默西亞來臨的準備。默西亞時代的天 主子民應以仁愛與正義作為處事的態度。 Kitty陳玉芙撰 參考: 信仰旅程(思高聖經學會) 和平綸音錄音帶 梵蒂岡電台